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huangrick2006的博客

黄志涛的博客,杂谈,教育,插队经历,美食。内容丰富,欢迎来访,发表意见,交个朋友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食在贵州(40年前)  

2009-08-21 22:06:46|  分类: 饮食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最近写了一些关于贵州美食的文字,忽然想起原先写的“食在贵州”,对比起来读,差别之大,令人十分感叹。故而特地再次放在这里。

食在贵州

中国美食堪称博大精深,全球闻名,中国餐馆遍布世界各地便是明证。最有名的大概是川菜,粤菜,江浙菜等,贵州菜不成体系,在大家的心目中接近川菜,其受欢迎程度看看到处可见的干锅居,黔香阁,就明白了。可是我要说的食在贵州是指三,四十年前我在贵州插队时关于饮食的经历。

对我们知青来说,刚到贵州,最让我们想不到,最难以适应的是一日只有两餐而不是三餐。普通的一天是这么过的:天蒙蒙亮,就起床,拿起镰刀挑起草筐,束紧皮带,不理会咕咕叫的肚子,疾步上山割草去了。一路上山一路歌,登上524级石阶的石牌坡,再翻一,二个山头,早上八点多就割满了两筐草,足足一百多斤,健步如飞挑回来,记上三分工分,然后回家烧第一顿饭,一般上午十点多才吃得上。我们知道要多吃点,但粮食是限定的,每人平常要吃一斤米的饭,不过只能煮上八两,要是放开肚皮吃,两斤也能吃得了。十一点钟就出工了,那可是重体力劳动,干上三个多小时,下午两点多工间小休息。稍微富裕一点的农户有点冷饭吃,就着辣糟,盐酸菜,香喷喷地吃上一碗,感觉就像倒进了无底洞。但绝大部分人,包括我们知青,没什么吃的,躺下歇一歇就罢了。三点再出工,一直干到六,七点,农忙时八点才收工。回到家都累坏了,还得生火做饭,晚饭一般到八,九点才吃得上,肚子早就唱起了“空城计”,饿得咕咕叫了。可是等到烧饭的同学把饭做好,往往发现其他人已经累得空着肚子倒在床上睡着了。大家三口,两口把饭吞下肚,心里明白从晚饭到早饭要隔将近十三,四个小时,这样的生活,当年我们竟然也熬过来了,现在回想起来,好像也没什么不得了,只记得吃饭特别香,好像那样香的饭后来就没吃过。或许现在的饭也一样香,只是既不饿,又不累,所以就觉不出香来了。

有一段时间,有人回上海老家去了,一起吃饭的人太少,于是到老乡家搭伙,省得自己麻烦。他们烧饭先把米放在水里煮,待到米粒稍稍涨开,就把浓浓的米汤滤出,拿来喂猪。造孽呀,把最富于营养的给猪吃,人吃的是“米渣”,实在可惜!他们把米渣放入木桶里蒸熟,这样烧成的饭特别松,很好吃,但不易吃饱,还特别容易饿。说到菜,荤菜太难得,不敢有奢望。就是蔬菜,有一段时间没别的蔬菜,只有牛皮菜,最难吃,放水煮烂后,蘸辣椒面,勉强下饭。贵州的辣椒细长个,红得可爱,不像广西的朝天椒般辣翻天,而且特别香,所以广西人最喜贵州的辣椒。我们中许多人也爱上了辣味,有人甚至到了顿顿不离的地步。不管是辣糟,油辣子,还是烧辣椒,都是我们的最爱。但也有一小撮“死硬派”,坚决不碰辣椒,我想,他们的日子就更难熬了,想一想,这么难吃的菜,没有辣椒,没有油,而且天天如此,叫人如何下咽?

咸菜是穷人的当家菜,即使是今天,贵州农村的学生上学依然是顿顿咸菜。独山有一种特产,盐酸菜,特别有名。用当地特有的一种蔬菜,加甜酒酿,辣椒,酒,盐,还有不知名的配料腌制而成,放在坛子里。开盖香味扑鼻,脆,嫩,辣,酸,咸,甜,鲜齐备,开胃,下饭。还可以用来炒菜,最妙的是拿来蒸肥肉,那是一绝。其实辣椒本身就是菜,鲜辣椒有油一炒便是好菜。但吃得最多,也是我最爱的却是辣糟。那是用鲜辣椒加酒酿和盐腌制而成,又甜又辣,下饭最可口,吃得满嘴红红的,辣得安逸,几下一大碗饭就下去了。可是最香的当属油辣椒,那是用干红辣椒,烤脆,冲成末,再把菜油烧得滚烫,浇在辣椒面里即成,也可以放一点点花椒面,更香。油辣椒可以放在任何菜里,拌面条,米粉最妙。其它咸菜有酸萝卜,腌洋姜,酸豇豆等等,都是美味。

贵州人爱吃酸,他们有一句俗话“三天不吃酸,走路打老川。(就是走路走不稳)”,由此可见他们爱酸的程度。贵州的酸与众不同,不是醋,而是用新鲜的毛辣果(即西红柿),加上酒,盐,放在坛子里腌制,半个月就成。这种酸,可算作美味,炎夏时用来煮酸汤,放入各种蔬菜,纯素无油,鲜美可口,特别开胃。还可以用来炒菜,而贵州特有的酸汤鱼非要用这种酸来煮不可,鱼是野生的鲶鱼或“角角鱼”,凡是喝过这种酸汤的人,无不立刻喜欢上这道奇特的名菜,实在是鲜美无比!

贵州人特别喜欢火锅,因为简单,热乎,方便,味美,他们一年四季都吃火锅,当然冬天吃起来更妙。凡是烧火锅得放入一小碗干辣椒面,通红通红的,香味扑鼻。要是有酒喝,再吃着火锅,人觉得简直像要燃烧起来,那才叫过瘾。承蒙政府关照,我们每人每月可买半斤肉,但除去骨头和皮(常觉得骨头和皮出奇地多,不可思议!),再把肥肉炼一点油好以后烧菜用,剩下的几口光,杀杀馋都不够,然后往往是一月不知肉味,叫人馋得要命。越是没得吃,田间干活聊得最多的便是吃,但只是过过干瘾罢了。若是买上一块烟熏豆腐(当地特产,用老豆腐裹上草灰,用烟火来熏,最后是介乎于老豆腐和豆腐干之间的东西,一角五分一块。),也算是打了牙祭。家里带来或寄来的可怜巴巴的一点美味,因为没有计划,又馋得实在忍不住,没几天就全下了肚,心里想,就算接下来只能过苦日子,至少也可有深刻一点的美好回忆吧。

过年最开心,印象最深的是打粑粑,做米花,和享用第一美味――烟熏肉。年前,家家都要蒸大量的糯米,将蒸好的糯米倒入石槽,两个壮小伙光着膀子,一边一个,抡起粗木棒,你来我往地打起来,口中吼着,场面火爆,不一会儿两人的光膀子上冒出热气来。糯米很粘,不是特别棒的小伙子打几下就累趴下了。我们也曾跃跃欲试,可惜虽有蛮力,却没有技巧,往往败下阵来。把打好的糯米团做成圆圆的粑粑,放在竹席上晾着,待变硬了,就浸在水缸里,一,两个月都不坏。贵州的米花好吃极了,带回上海送人,没人不喜欢的。先将糯米蒸熟,,拌入糖水,放进竹篾做成的模型中,做成圆圆的薄饼,晾干后可长期贮藏。要吃时放在油里一炸,立刻膨胀开来,松脆香甜,百吃不厌。可是最让人忘不了的是烟熏肉。将猪肉用盐,花椒和酒腌制后,用铁钩吊在灶门口上方,任由柴草烟火熏烤,天长日久,上面糊了一层厚厚的黑灰,放到暑天也不坏。可别看它脏,切下一小块,洗净黑灰,蒸后切片,深玫瑰红的瘦肉,鲜亮透明的肥肉,透出一股令人无法抗拒的奇香,咬一口,口中那个鲜,那个香啊,够回味好几个小时呢!将其称之为第一美味,当之无愧也。当然,有酒就更妙啦,真正快乐似神仙!

说起酒,贵州是酒乡,茅台享誉世界。可当年我们太穷,尽管茅台仅5元一瓶,还是喝不起。辛苦的劳作,苦闷的心情,酒又是少不了的。最常喝的是土酒,农民自制,一般淡而苦,微微有些烟味,不易醉,而醉则难醒。最有劲的是7角一斤的苞谷酒,45度,可很难买到。再就是红薯酒了,有一股甜腻味,吃了常常头痛,估计甲醇含量太高。在小镇街上,有一个小店,黑糊糊的柜台上摆着一个土碗,一个酒坛,花上2毛钱,打上一碗,一仰脖一口下肚,用手把嘴一抹,歪歪斜斜,云里雾里返回寨子,何等逍遥!半夜醒来,胸中如火烧,嗓子要冒烟,跳下床来,冲到水缸边,操起水瓢,灌下凉水二瓢,才心满意足倒头睡去,第二天又生龙活虎一般。当年啊,一言难尽!

 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34)| 评论(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