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huangrick2006的博客

黄志涛的博客,杂谈,教育,插队经历,美食。内容丰富,欢迎来访,发表意见,交个朋友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(原创)多元化的“以人为本”?  

2010-07-11 20:36:45|  分类: 杂谈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多元化的“以人为本”?

7月5日,上海地铁2号线中山公园站发生车门夹人,列车启动,结果导致被夹者死亡事件。记得大概3年前,发生过类似事件,地铁1号线上海体育馆站,有人被夹在车门和屏蔽门之间,造成受害人死亡,最终地铁公司赔偿50余万。人们不禁要问:这样的悲剧,究竟是怎么发生的?究竟如何避免?南京和广州的地铁方面认为,他们的地铁门如果夹到物体,会自动弹开,就像电梯门一样,而且列车因此无法启动,所以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故。

那么,是上海的地铁存在先天的缺陷吗?据业内人士解释,上海有几条地铁线路,采用德国的技术和设备,列车门的反应灵敏度较低。而另有几条线路,采用的是法国的技术和设备,列车门的反应灵敏度较高。这说明什么呢?

原来,德国人有一大特点:一贯特别遵纪守法。当列车门关闭前的警示灯闪亮时,绝不会有德国人冒险闯入。再加上一系列的安全保障,比如司机绝对完全按照操作规定,不会有半点疏忽。因此,他们对于列车门灵敏度的设计对德国人是完全合理的,不会造成意外的发生。而法国人则大大不同,他们天性崇尚自由,比较随意,循规蹈矩不是他们的特色。所以,法国人设计的地铁门灵敏度就高多了,当夹到物体时会马上自动弹开,而当门没有关闭时,地铁当然就无法启动。这样的设计,对法国人来说,也是完全恰当的。因此,可以说,这两种设计思路,都贯彻了“以人为本”的原则。对不同的人自然应该有不同的本--设计对策。可不幸的是,2号线正好是德国技术的结晶。

由此看来,既然和德国人比较,中国人似乎更接近法国人,我们就应该用法国造的地铁门啦?也不尽然,首先,德国造的地铁门据说灵敏度是可调的,将灵敏度调高一些,就可以解决问题。但是,事情并非那么简单。因为把握灵敏度的高低,也是大有讲究。如果调得过于灵敏,地铁运行就会大受影响。试想一下,在上下班高峰时间,地铁的拥挤程度极为严重,地铁门边必然挤满了人,在高灵敏度的状况下,门何时才能全部关上,地铁如何才能正常开行?即使在非高峰时段,有一些乘客喜欢靠着门,用手摸着门等等,这些都会造成无法关门的问题,如果这样一站一站折腾下去,又有谁受得了?

所以,列车门的灵敏度的确不宜过高。为了“以人为本”,应该至少采取两条措施:

1。车站设立明显的警示牌,告诫乘客在关门警示灯闪亮时绝不可冒险进出车厢。

2。加装一个设备。站台值班人员人手一个遥控器,当确认所有门正常关闭之后,值班员按下按钮,此时驾驶室里有相应的灯闪亮,司机明白可以启动列车(或者使用对讲机也可)。当发生紧急情况,按下警告按钮,司机知道不可启动列车。

这两条措施实施起来花费不多,应该是多了两重保险。三年前的事故可能和值班人员处置不当(拿出钥匙试图开门),传达错误的信号,造成司机的误解有关;此次的情况是,在其他乘客和值班员试图把被夹者拉出来,但没有成功的情况下,值班员又无法有效地通知司机,而司机在情况不明下启动列车,,结果造成惨剧的发生。用哨子这样落后的方式来联系,实在是值得改进的,难道不是吗?

这两次悲剧,给了我们一个教训:当我们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时,要考虑到“水土不服”的问题,在中国这个环境之下,做到真正的“以人为本”,适合中国人这个本,才算合理啊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71)| 评论(55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